mastershengyen images

Discover Best mastershengyen Images of World

#food #travel #sports #news #may #wednesday

(二)心念統一的階段 分為兩層: 1. 身心統一:用數息法,數至沒有數目可數,也不覺還有沒有呼吸,只覺得一片輕鬆、舒暢,不再有身體的粗重感或累贅感,故也不會想到身體的存在與否,但是對於周遭環境中的一切,都很清晰地感到、看到、聽到和嗅到,只是心境不為所動。 2. 內外統一,又分兩大階段: (1)由鍊心的工夫而從自我身心為中心的自私感獲得解放,視身外的每一事物,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一切的事物就是自己的全體。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每一棵樹、每一莖草、每一片葉子,乃至每一滴水、每一粒沙,都好像是自己身上的四肢百骸或是自己身上的皮膚、細胞、血液與汗毛。因此而對身外的一切事物,產生美好、安詳、寧靜、和諧的感受,進而生起悲天憫人、民胞物與的情懷。 (2)由身心統一的境界,突然因念頭或一句話、一個聲音的促發,失去了身心的感受,也不見了處身的環境,僅感到一片澄澄湛湛、寧靜無比、清涼無限的存在。或者只覺得是一片美妙無比、明朗無比、輕靈無比、廣大無垠的存在。或者只覺得自己即是一種無限優美的音聲,它來自無窮的遠古,而又遍滿於無際的空間。或者只是感到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存在,無境、無影、無光、無音。或者只感到已得徹底的解脫,既無時間,也無空間,超越了時空,也超越了存在。可惜,尚有超越了存在的大解脫之感受在,所以並未真的得到解脫。 文/聖嚴法師 圖/Jean Li #大乘禪定的究竟空 #夢中人的夢話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15/2024, 2:10:04 PM

禪法的修行,自古以來未限定只屬於出家人,雖然成功的禪師,絕大多數是出家的大德,但仍有少數的在家居士修行成功。大小乘的基礎既是在出離心,如以在家居士身修持,在生活上、心態上,便不能和一般的在家人一樣。在家居士修行禪法,就是要行菩薩道,菩薩是沒有情執的,只有慈悲,不求權利,只盡義務。 所謂蓮花出汙泥而不染,蓮花莊嚴清淨,象徵修菩薩道、行菩薩道的人,能將障礙、折磨視為堅強意志力的訓練,將煩惱的阻力,轉為助緣,在逆境中,更覺得修行可貴,所以菩薩在世間,但不是世間的煩惱眾生。不過在家的修禪者,自處於汙泥,很少不被汙染,但仍應以蓮花自勉,雖很難做到,還是要盡力去做,亦即《史記》所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出家,既要經過心理的考驗,也要突破生理的困擾,更要跨越父母、眷屬的情關。出家後能否修行成功,端視自己的福德因緣及善根基礎;但不論有多大的成就,出家本身,就是修行,就是一件大功德。古來至今,許多祖師大德,都是由普通的出家人修行成功的。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修持大乘法的煩惱 #修行佛法過程中的煩惱 #煩惱無盡誓願斷 #四弘誓願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5/15/2024, 4:10:05 AM

We are pleased to welcome you to join us for Thursday Online Guided Meditation on 16 May 2024, at 20.00 - 22.00 Jakarta Time with Venerable Guo Yuan, an Abbot from Dharma Drum Retreat Center and Dharma Heirs of Chan Master Sheng Yen, Founder of Dharma Drum Mountain - Taiwan. YOUTUBE: https://youtube.com/live/sFH-_4WEeFA?feature=share Join Zoom Meeting : https://zoom.us/j/92698150151?pwd=tWzAHHXJzXQ ZOOM ID : 926 9815 0151 Password : 123456 The session includes Mindful Moving Meditation, Seated Meditation, Dharma Talk and Question & Answer Session. Explore the journey of Self-Mastery through Chan Meditation. Remember to set your reminder on🙏🏻🙏🏻🙏🏻 #buddha #dharma #sangha #buddhism #buddhist #buddhadhamma #mastershengyen #mastershengyenquotes #dharmadrummountain #dharmadrumretreatcenter #dharmaquotes #fagushan #chan #zen #chanbuddhism #zenbuddhism #meditation #mindfulness #chanmeditation #chanmindfulness #practicingchan #practicingmeditation #practicingmindfulness #indonesia

5/15/2024, 2:48:48 AM

不論大乘、小乘,都講出離心。沒有出離心,對生死的感受不殷切,不易修行成功。很多大修行人發心修行,多從認知生與死開始。 對生死感受最深刻的,莫過於親眷的生離死別,因為親人間的恩、愛、情、義,都和自己的生命休戚相關,所以更能從親人的死亡痛苦中,體會生命的無常,警覺死亡必會來臨。在還活著的時候,能將死亡與自己並行觀察,日常的言行必會和善,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且在光陰有限的事實下,會精進努力修行,上求解脫之道。 有人認為世間有很多很新鮮的事,尚未經驗過,要嘗試過了,才甘願修行。試問,要嘗試什麼呢?殺盜淫妄酒?還是財色名食睡?這些都是五欲,五欲是苦海,表面上令人感受快樂、舒適,其實愈沉湎於享樂中,愈是墜向苦海深處。 另外也有一些人,打了幾次佛七、禪七後,便要立刻捨棄家庭、父母、子女,辭掉工作而出家修行。有出離心,並非不好,但是在自己應盡的責任、義務未完成的前提下,拋家棄子,將已造的果撇下,一走了之,是一種逃避責任、逃避現實的自私行為,那也算是煩惱。即使是小乘的修行人,欲出離家庭,仍需徵得家庭的同意,完成責任義務,不拖累家庭。 因此,身在苦海,要心思出苦海,少造苦海的業,但不逃避已造成的苦果,這是有心修行的人應有的正常觀念。如果發了大菩提心,為了解救眾生的疾苦,發心出家,仍是被鼓勵的。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修小乘出離法的煩惱 #修行佛法過程中的煩惱 #煩惱無盡誓願斷 #四弘誓願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5/14/2024, 2:10:06 PM

從生死階段到出離生死,能達成自主生死或不生不死的目標,是需要修行。開始修行,都是在人間,不能脫離人的立場,但是在修行學佛的過程中,會產生另一類煩惱,這就是向上心的煩惱,大致可分三個層次: 這是從未修行的階段,漸入修行期間,生起的種種疑難。首先,我們要有基本的認識,凡是有心可用,無不是煩惱;既然是在追求著什麼,不論追求的是什麼,那個追求的心,就是煩惱心。 諸位來聽我演講,可能希望從中得到些許啟示,或對生活的改善、生命的開展有所作用,或希望聽到不曾聽過的新觀念。這是從人的基本立場,為自己目前的利益而求佛法,求解決問題,企求脫離難關,這種希望解決的心本身,其實也是煩惱。 有人問我:「皈依很多年了,仍不知要如何修行,該怎麼辦?」 我說:「修行是不該做的事不做,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想的不想……。」 他的這個問題是許多人都會有的。如果知道是不應該說的話,但卻說了;知道是不應做的事,還是做了,這樣的情形,是意志薄弱,更應該修行。而且可以用修行的時間,減少做不應做的事、說不應說的話的機會,譬如諸位來農禪寺,聽經聞法、念佛打坐,至少這段時間,不會惡口罵人、不會賭博、不會和人發生衝突而造身、口二業。 他又問:「不該做的事是不會做,不應該說的話我不會說,但是,我不知道如何教自己不想不該想的事?」 另外也有居士問:「心裡一面念佛、聽佛號,一面又觀想著佛的相好、佛的功德,這樣,豈不也是散亂心嗎?」 我說:「對,這樣的心,不只一用,是二用,甚至三用、四用。手掐念珠數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耳聽阿彌陀佛、心想佛的相好,至少四用。但能夠促使心念沒有時間、空間在聲色犬馬上打妄想,已算是修行了。」這便是用修行的方法,抑制妄念的心,免造意業。 不過念佛若只迴向妻賢子孝、富貴長壽、健康幸福,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依舊是在修行人天的階段,尚未產生出離心,基本上就是煩惱執著。 文/聖嚴法師 圖/Jean Li #修人天壽法的煩惱 #修行佛法過程中的煩惱 #煩惱無盡誓願斷 #四弘誓願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5/14/2024, 4:10:05 AM

Mampu mengangkat adalah awal dari cara dan usaha keras. Meletakkan adalah untuk mengangkat kembali. Kemajuan terletak di antara mengangkat dan meletakkan, setingkat demi setingkat beranjak naik. (Chan Master Sheng Yen) MALAM LATIHAN MEDITASI CHAN Selasa, 14 Mei 2024 🕰19.00 - 21.00 WIB Acara Latihan: - Yoga singkat - Meditasi Duduk - Sharing bersama komunitas AULA MEDITASI - RUANG BODHGAYA Lt. 5 WIHARA EKAYANA SERPONG Jl. Ki Hajar Dewantara No.3A (Sebelah TK PAHOA) Summarecon Serpong - Tangerang Google Map https://goo.gl/maps/PwjvETb7AC32 Belajar bersama. Berlatih bersama. Tumbuh berkembang bersama. Itulah sifat sejati dari kalyanamitra. Bungkuk Hormat, Komunitas Chan Ekayana Informasi : 082246188467 #buddha #dharma #sangha #buddhism #buddhist #mastershengyen #mastershengyenquotes #dharmadrummountain #dharmaquotes #fagushan #chan #zen #chanbuddhism #meditation #mindfulness #chanmeditation #chanmindfulness #practicingchan #practicingmeditation #practicingmindfulness #indonesia

5/14/2024, 2:52:18 AM

法鼓山有一位信眾,肚子裡長了一個惡性腫瘤,後來又擴散到腿部、背部及至全身。受盡苦楚折磨之後,她的心結反而打開了,很樂觀地告訴我說:「要不是這場病,讓我受了這些疼痛,我還不知道我居然可以承受這麼劇烈的痛!現在,恐怕再也沒有什麼是我不能承受的了。」她還幽默地把身上的癌細胞稱作「癌菩薩」。她說:「我得謝謝這些癌菩薩,它們是專門來成就我的。」 所謂「比丘常帶三分病,是助道因緣」。在修行人看來,病苦是幫助道心增長的逆增上緣,重病更可能是悟道的因緣。因為在親身經歷病痛的折磨之後,才能體會到救苦救難的菩薩精神;人在病中,正可以觀照生命的脆弱與無常,接受病痛折磨,唯有以坦然的心情面對因緣果報。 一般人大多恐懼病痛,千方百計逃之避之;以佛教的觀點來看,當群醫束手、藥石罔效時,恐懼害怕,只有苦上加苦,無濟於事;不如從容面對,心甘情願地接受它;一旦面對,即可放下。這就好比手上接到了一個滾燙的山芋,想丟卻丟不掉,怎麼辦?只好咬著牙想法子接下來;接下之後,漸漸地你的手就會習慣,也不覺得山芋燙手,放不放下都無所謂了。 癌症末期通常都很痛苦,化學治療也是苦不堪言;但是,我也遇到許多像那位女居士一樣,積極勇敢地面對癌症,他們在病痛中學會坦然接受病痛的折磨,也學會把握有限的生命,積極服務奉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秒鐘為止。他們告訴我說:痛到最後,只要心裡無怨無恨,痛只是痛而已,並不苦;苦與不苦,完全是心理作用。能體會到這一層,也就能夠體會到何為菩薩精神了。所以說,「病苦是悟道的助緣」,一點也沒錯。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謝謝癌菩薩 #十字街頭好參禪 #法鼓全集_人行道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13/2024, 2:10:08 PM

我們會覺得有煩惱、有苦難,是因為不明狀況,不了解原因;倘若了解煩惱和苦難生起的源頭,我們就會明白,煩惱是庸人自擾,而再大再多的苦難,都是可以接受的。可是一般人處在安樂之中,多半不太會想到追究煩惱和苦難的根源;非得經過一番椎心瀝血的痛苦折磨,才會想去尋找答案;或者激發前所未有的潛能,以求突破困境。因此,苦難的磨鍊往往造成柳暗花明的人生轉機。所謂「憂以啟聖」、「文窮而後工」,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次大戰期間,猶太少女安妮在德軍占領區下,過著非常人所能忍受的囚禁生活,但是她用完全不同於別人的觀點,以豐富的感情,看待自身的苦難,並展現苦難中的人性之美。她的日記書流傳後世,感動千千萬萬的人;她的觀點,不但讓自己得以離苦、也讓眾生分享了人性的光華。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另外,有一位西藏喇嘛,在獄中三十幾年,受過無數苦刑。他怎麼熬過來的呢?他說,眼看熬不住時,只要轉念一想,這正是修忍辱行的好機會,也正好趁此機會為眾生受苦、為自己消除往昔業障。當然,他也並非就此打消求生的意志,最後他還是不辭辛苦,輾轉逃到西方世界。 所以為自己的苦難找到意義,什麼苦都可以熬得住。當我們面對苦難的時候,能拿出方法脫離苦難,固然很好;倘若盱衡局勢,無法改變現狀,那就用最健康的心態來面對它,不怨恨、不絕望,也不是逆來順受。那才真正能從苦難中,吸收超越與成長的養分。 雖說煩惱是助道的因緣,但這不意味著我們要「自討苦吃」,親身感受痛苦的滋味,那太愚蠢了!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前,並沒有親身受過生老病死之苦,但是,他從別人的體驗中,覺察到生老病死之苦,是無人可以免除不受的,因而走上悟道之路。所以,我們若能以感同身受的慈悲心,體察別人所受的苦,也可以成為自己悟道的因緣。 文/聖嚴法師 圖/Jean Li #煩惱是助道的因緣 #十字街頭好參禪 #法鼓全集_人行道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13/2024, 4:10:05 AM

Sebuah kesempatan untuk berhenti sejenak dari kesibukan rutinitas dan kembali menyelami ke dalam batin dengan kedamaian dan suka cita. Mari bersama-sama mengikuti Sepekan Meditasi Waisak 2568 B.E/2024 Senin - Jumat, 13-17 Mei 2024 🕘19:00 - 🕓21.00 WIB Ruang Baktisala Utama WIHARA EKAYANA ARAMA Jl. Mangga 2 No.8, RT.8/RW.8, Duri Kepa, Kec. Kb. Jeruk, Kota Jakarta Barat Google Map https://maps.app.goo.gl/2eS9qutDvKGbibPm8 Syarat Partisipan : 1. Dalam keadaan sehat, tidak sedang batuk/pilek/demam. 2. Membawa kain penutup kaki tambahan jika dibutuhkan. Bagi orang yang dapat memanfaatkan waktu dengan sebaik-baiknya. maka setiap saat adalah kesempatan yang bagus untuk berlatih meditasi. -Master Cheng Yen- Bow                   Komunitas Chan Ekayana Arama #buddha #dharma #sangha #buddhism #buddhist #mastershengyen #mastershengyenquotes #dharmadrummountain #dharmaquotes #fagushan #chan #zen #chanbuddhism #meditation #mindfulness #chanmeditation #chanmindfulness #practicingchan #practicingmeditation #practicingmindfulness #indonesia

5/13/2024, 2:18:38 AM

中國的禪宗,是不落階次的頓悟法門,若涉及禪觀或禪教的方法,例如數息觀、不淨觀、因緣觀、枯屍白骨觀等,便可能被視為漸悟法門了。但是不假漸修而能頓悟成佛的人,畢竟太少。從禪宗祖師們的開悟經過來考察,大多數是在積年累月的修行之後,才能得到一個「入處」(破參見性),開了一線或乃至一瞬間的智慧眼之後,才去參訪明師,求證他們的所見是否正確?如果正確,又是到了何種程度? 請求下轉語、抉眼膜,點撥指引,以期更進一層。然後棲隱於水邊林下或深山幽窟,長養聖胎。及至大悟徹底,晴空萬里,而且是「日日是好日」的程度,再返世間,普度有緣的眾生。然而在今日的社會中,究竟有幾人願意為了這樁大事而花費數十年的時間,順著這樣的路子來走呢?能夠為那些已得「入處」的禪者點撥指引的明師又在哪裡呢? 因此,我以數十年來的修學所得,將修行的歷程用三個階段的方法,完成三個層次的進度。而且能在短時間內,達到修行者所能達到的目的。 (一)集中注意力的階段 分為兩類: 1. 為求身體健康和心理平穩者:教他們做若干柔軟的健身運動,然後將全身肌肉和神經徹底放鬆。不限一定的姿勢,可坐、可立、可行、可臥,如用坐姿則可任意採取雙盤、單盤、散盤,甚至可用跪坐、跨鶴坐,以及在椅子上兩足下垂的正襟危坐。教他們一個集中注意力的方法,通常是用數息,有時也用別的方法,使他們把散在外面的心收到一點上,也把雜亂的念頭,集中在方法的一點上。此能使人減少肉體及精神上的壓迫感,也能使得循環系統及神經系統得到舒緩而暢通的餘地,所以對於慢性的身心疾病,有顯著的治療功能。但是我常強調:「禪七不是為了醫病,而在鍛鍊身心。」靜坐可有治病的功能,卻不能僅靠打禪七。事實上身心有病的人,根本不宜參加精進禪七。 2. 為求鍛鍊身心者:打坐能鍊身,是由於鍊心的緣故。鍊心又必須從克服身體上的痛、麻、痠的三重障礙,所以除了有定時的放腿和各種的運動方法之外,嚴格要求坐姿的正確度,尤其要求以最大的堅韌力來接受腿部及背部等的痛、麻、痠。基本的方法,也就是用數息來集中心念,通常數出息,必要時可數入息,心太散時可用倒數,或隔數倒數等。數息可以入定,可以忘卻身心。如果痛得無法數息時,則將心念集中在痛的感受上,將痛觀想成為局部化,再觀想成為客觀化。結果,痛至極點,不是轉痛為涼,便是由於心念專注而失去了痛的感受,此時所感覺的便是舒暢、輕鬆、安樂,充滿了喜悅,忘記了時間,一坐數小時,只似轉眼間事。故在禪七期間,多用此法鍛鍊年輕的禪眾。即使無法以接受腿痛來得到輕安等的覺受,也能將意志薄弱者鍊成堅強,性情浮躁者鍊成穩重,缺乏自制力和自信心者鍊成有自制力和自信心。 文/聖嚴法師 圖/Jean Li #夢中人的夢話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12/2024, 2:10:03 PM

初次在美國主持禪七,已四十八歲,我沒有當過板首或西堂,所以也無法得到一位在修證及攝眾調眾上均有經驗的助手。自廚房到便所,從起床到就寢,由講解規矩到巡視禪眾、糾正姿勢,都是我一個人擔當。我之所以如此,因我相信,若要等到因緣具足之後再打禪七,恐怕在我的有生之年,便無實現的可能,所以不顧禪門的常軌,一肩把它挑了起來。 當然,對我這個體弱多病,身高一百七十一公分,體重經常只有四十三公斤的人而言,這是極其辛勞的工作。每打完一次禪七,就像害了一場大病,虛脫無力,久久不能復元。因在禪七期中,須得禪眾將「色身交與常住,性命付託龍天」,否則便不可能擺脫平日所執以為自我中心的肉體和心態,而構成了修行的大障礙。這樣一來,禪眾的任何身心反應,我都要負起保護他們安全的責任。 通常在禪七進行到第三天之後,如果修行者的心理障礙(貪瞋癡慢疑)愈輕,得失心愈少,他們的身心反應便愈明顯。初嘗喜受,往往樂不可支;初得輕安,往往不知所措。相反地,如果修行者求勝心切而猛烈用功,可能造成呼吸急促、胸悶頭暈、四肢抽搐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我這個做師父的人,就像母親照顧著一大群剛出生的嬰兒,而且都是害了病的嬰兒,必須全心全力、不眠不休地照顧他們。 所以,每當有一人得到較深的覺受,或者乃至僅僅得到了一次未到定之時,我都會像產婦於陣痛之後,乍見新生兒時的那種喜悅與悲愴感,每每老淚縱橫,泣不成聲。而當一次禪七在法喜和平安中結束之際,我又像在十方三寶及護法龍天的呵護下,通過了一次與生死搏鬥的考驗,悲喜不能自抑。若以我的體力來說,寧願選擇專志於講經說法與著書立說的路,不要再做指導禪七的師父,可是我卻一次又一次地辦了下來。每當我用盡心力協助禪眾,而禪眾竟又無法得力之時,便自感慚愧,覺得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以度化眾生,濫竽充數,自誤誤人。 所以一直期望能摒除一切,再度入山,準備自度的資糧,無奈近十幾年來,被因緣東牽西扯,身不由己、心不由己。記得在我三十歲時,東初老人即命我一邊做事求福,一邊自修智慧。如今年逾五十,還想逃避,何以報答佛恩、師恩、親恩以及眾生之恩?所以,雖在每次禪七結束時,都想不再舉辦另外一次了,結果還是一次又一次地辦了下來。然漸漸地也剃度了幾位弟子,在例行的瑣事上已能幫到一些忙,若要成為我指導修行方法和主持禪七的左右手,尚須假以時日哩!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夢中人的夢話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12/2024, 4:10:05 AM

📿 The enlightened mind is like a bird in flight that leaves no trace of its path. People will say, “A bird just flew by.” In their mind, there is a trace of the bird’s path. This is attachment. For the enlightened practitioner, that moment is already gone — the bird has left no trace of its flight. Like the bird, from moment to moment the enlightened practitioner’s actions do not leave any trace. ☀️ MASTER SHENG YEN _________________ Просветленный ум подобен летящей птице, которая не оставляет следов на своем пути. Люди скажут: «Только что пролетела птица». В их сознании остался след птичьего пути. Это привязанность. Для просветленного практикующего этот момент уже прошел. — птица не оставила следов своего полета. Подобно птице, действия просветленного практикующего от момента к моменту не оставляют никаких следов. ☀️ МАСТЕР ШЭН ЙЕН #vajra #vajracenter #vajra108 #vajracenterperu #dzen #zen #zenmaster #zenteachings #zenteacher #master #guru #mastershengyen #practice #zazen #buddhism #mahayana #vajrayana #buddha #threejewels #sagadawa #spiritual #spirituality #spiritualpractice #spiritualawakening #enlightenment #enlightened #spiritualjourney #spiritualgrowth #spiritualguidance #awareness

5/11/2024, 4:32:24 PM

(二)身心的衝突和矛盾 身和心衝突,其癥結在於心;所謂身不由己,當心不能指揮身體時,就會產生煩惱;同樣地,當心理有問題而起矛盾時,身體也會有問題。 但是,心也能克服身體的障礙。例如本來是一纖弱女子,嫁為人婦之後,因種種變故而必須獨力撐持家庭、撫育子女,在長年累月中,即使病痛不堪,仍然心繫兒女而能咬緊牙根地操持家務,這樣堅強的母親,在現實生活中,也多可見到。 因此,身心發生衝突時,必須先調心。人既食五穀,總有身體不適的時候,用心調身,煩惱或病痛便會減少許多。假使放不下自己的身體又放不下心,多會產生怨懟、遷怒的情緒;如此身心若有衝突,必定是常在苦不堪言的情況中。 (三)我與人的衝突 人從出生以後,便和周圍的人息息相關。因此很多小孩為爭取父母的關懷,便想:只要晚上不蓋棉被睡覺,就會生病、感冒,每次生病,父母便會留下來陪他而且對他特別照顧。這是他本身有煩惱,藉著負面的行為,吸引父母注意,希望父母給予更多的愛,以滿足自己的要求,或展現自己的長處等。長大後這種煩惱,如果沒有化解,便很容易導致行為偏差,造成家庭社會的困擾。 這就是把別人當成對立的對象,建立自己和他人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四)人與自然環境的衝突和矛盾 我曾經問一位到臺灣來的美國人,臺灣的氣候如何,他說:「還好,不過,身上黏得難過。」因為臺灣的夏季潮濕,若出汗,便覺得身體黏膩不舒爽。我又問一位從臺灣到美國的先生,是否習慣紐約的天氣,感受如何?他說:「不錯,可是,我感覺身上很癢。」因為冬季的紐約天氣乾燥,以致對還未適應的人會有皮膚過敏的現象。 這是對陌生的環境有不適應的煩惱。天候太冷或太熱,令人難過,氣候溫和,使人舒適;但是對患有思鄉病的人而言,不論如何,旅居異鄉總不是滋味。常言道:「甜的是故鄉水,圓的是故鄉月。」自然環境的變化固然會影響人,但是煩惱多是從內心產生的。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向下心的煩惱 #煩惱無盡誓願斷 #四弘誓願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5/11/2024, 2:10:07 PM

一般人口頭上會說「我有煩惱」,但是對煩惱的意義、種類及煩惱的層次,多半不甚明瞭。要經過修行,而且是努力修行之後,才會知道煩惱是什麼,才知道煩惱的可怕。 煩惱有向上心的煩惱和向下心的煩惱。普通未修行的人感覺不到向上心的煩惱。通常,我講述的煩惱,多指向下心的煩惱。 向下心的煩惱,由內而外分四個層次: (一)內心的衝突和矛盾 人的生命過程中,常會遇到內心的十字路口。例如面對當前的數個好機會,必須做如何抉擇的困惑;關鍵的抉擇,往往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也許在考試方面,也許在婚姻、事業、做學問、交朋友方面,這是對選擇上的矛盾。 也有內心前後念的矛盾。譬如想改變不久前的決定,卻又決定不下是否要改變;又譬如既不想出家,對結婚又持保留態度,看到周邊親朋好友各自成家且兒女成群的情景,使之內心產生矛盾。 內心發生矛盾或衝突,必然是有兩個主觀的想法存在,而且必是關係到自身的問題。既然不是客觀的,在處理事情時,前念和後念,經常是對立的,所以會發生感情和理智的衝突。在我們的一生中,這類問題常會出現。 文/聖嚴法師 圖/Jean Li #向下心的煩惱 #煩惱無盡誓願斷 #四弘誓願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5/11/2024, 4:10:04 AM

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當不知道自己的心不安定時,你的心是真的非常不安定;當知道自己的心不安,也希望它可以安定下來,就會開始用方法來調整不安定的心。 方法很多,可以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也可以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呼吸出入的感覺;或者反覆念一句話,看自己的念頭為什麼受影響,為什麼在動?動的是什麼? 此外,有人跟我學打坐,如果心始終安定不下來,有時候我會教他把妄念分類編號,妄念就會逐漸消失,浮動的心也會安定下來,這也是一種方法。以上是靜中的方法,至於動中的方法,就是在環境中面對一切事,清清楚楚知道它是什麼。 別人讚歎我時,不必歡喜,罵我時也不必難過,因為這是他的立場,跟我沒有關係,我只要知道有這回事就好了;至於他所罵的人是不是我,這是另一個問題。如果罵得對,我應該歡喜,如果罵得不對,他罵的人根本不是我,所以不必受他影響。 也就是說,當環境使我們產生浮動不安時,要面對它,但不要把它當成跟自己有關係,如此在動中就會很安定。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動靜不二皆是禪 #起心動念皆修行 #法鼓全集_人行道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10/2024, 2:10:05 PM

現在的社會追求效率,造成每個人愈來愈匆忙,競爭愈來愈厲害。因此便有人希望透過禪修來幫助他們,以尋求內心的安定。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認為禪修只是暫時把自己關在安寧的環境中,盤起雙腿,一念不生,一旦走出禪堂,面對變動無常的現實世界,似乎又覺得方法使不上力。我相信,很多想進入禪修之門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事實上動、靜是不二的。禪的方法,如果僅僅用在靜中,而動中沒有用,這工夫就不算徹底;或僅僅用在動中而自己的心根本不能靜下來,這也不叫作禪。 早期的禪宗祖師並沒有主張一直打坐,甚至說「打坐不能成佛」,「開悟不在打坐」。如果只是關起門來動也不動地坐在那裡,就叫作修行的話,那麼石頭、木頭也都算在修行了。所以靜未必就是禪,動也未必就不能學禪。 但是禪修還是先要有靜的基礎,否則要心隨時安靜下來,可能性並不大。所以一開始先要在靜中練習打坐,慢慢地才能把禪法隨時隨地用到日常生活裡,最後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把自己的心安定下來,這才是真工夫。我們一般人沒有時間天天練習,所以寺院有禪七、禪三等共修活動。但是想靠打坐七天或三天,就把心安定下來,可能性也不大;七天之中只是教你知道你的心在動,了解到心是如何地不安定。就是因為知道自己的心是不安定的,知道心不安定到什麼程度,這時候反而能夠安定下來了,能達到這樣的狀況已經算是不錯了。 文/聖嚴法師 圖/Jean Li #動靜不二皆是禪 #起心動念皆修行 #法鼓全集_人行道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10/2024, 4:10:06 AM

中國禪宗在日常生活中,練習著自己不受環境影響困擾,而得到解脫。這是惠能大師或神會禪師發明的嗎?不是的。在釋迦牟尼佛時代,沒有大小乘的分別,小乘是一小派出家人,他們害怕世間煩惱影響到他們,所以避開世間,只注重個人修行。大乘不同,他們一邊自己修行,一邊度化眾生,也就是實踐「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是沒想到自我的利害得失,但對於眾生生老病死種種的苦難,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化解,而不在乎自己能否解脫,他們沒有這個得失問題,卻得到了解脫。這其實是大解脫,這是中國禪法的特色。 現在有些外國學者,希望把中國、西藏和南傳(泰、緬)的佛教做比較,他們想以小乘的禪定做為標準,但這是無從比較的。一個是觀空、觀有,什麼都觀;一個是什麼都不觀、都放下。中國禪沒有東西可抓,但它適應時代潮流,適合所有在家人和出家人,只要體會《金剛經》的名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任何環境都可以修行中國禪法。無所住,就是定;而生其心,其心有活動,但未曾離開過禪定。離開禪定,就是沒有智慧。 我是個沒有智慧的人,但對事情總是能夠處之泰然,其他人認為不得了、天塌下來的事情,到了我的面前,就不是問題了。問題其實不是問題,隨時可以迎刃而解,這就是學習中國禪法的好處。中國禪不觀心、不觀境、不觀空、不觀有,什麼都不觀,觀落入小乘,大乘什麼都不觀,就是無住生心,六祖就是聽了這句話而開悟的。我現在已經把大乘的悟境和用法都傳授給大家了,祝福大家。 文/聖嚴法師 圖/Jean Li #大乘禪定的究竟空 #大乘禪定的修行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9/2024, 2:10:07 PM

大乘否定一切執取,不觀心、不觀境、不觀空,也就是所有的有和沒有都放下。小乘是從有觀到沒有,但大乘既不抓有也不抓空,兩樣都不抓,那麼是在哪裡呢?是在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體驗一切活活潑潑的存在,就是「禪」。但這與一般沒有修禪的凡夫所不同的是,少了一樣自我中心,因為自我中心會帶來煩惱,帶來麻煩,不管是有或是空,都會帶來煩惱,所以小乘不究竟。 大乘既不觀空,也不觀有;既不住於空,也不住於有。那麼在哪裡呢?就是《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是不住於任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或沒有,空或不空,都不執著,但是心還是有智慧的功能。智慧的功能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的是智慧心。在平常生活中照樣活動,照樣有反應,但沒有自我中心的執著、煩惱,或者情緒的波動。小乘的解脫已經沒有情緒的活動,大乘的解脫也沒有情緒的活動,但還是有心態的活動。 神會禪師把六祖惠能大師的禪宗精神解釋得非常清楚。中國禪宗與藏傳、南傳不同,中國禪宗非常簡單,而且活潑,不像小乘法門修行了幾十年,只看自己的心、呼吸或是身體、環境,長期待在山中不受他人干擾的修行方式。小乘修行者可能會修行成功,得解脫。這種解脫是不受環境影響,無煩惱、無情緒,但必須離開現實的世間、人間,所以小乘是自了漢,只求自己解脫,不管世間凡人俗事。 文/聖嚴法師 圖/Jean Li #大乘禪定的究竟空 #大乘禪定的修行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9/2024, 4:10:08 AM

今天我要講禪宗語錄中的一段話,這是胡適之先生在歐洲的圖書館參考敦煌文獻時,發現《神會語錄》的殘卷,加以整理而結集編成《神會和尚遺集》中的一段,這段話闡述了中國漢傳佛教的精華。神會禪師是唐朝六祖惠能大師的弟子,六祖在世之時,並未將中國禪宗建立起來,他這一派是所謂的「南宗」。而當時的「北宗」乃由六祖的師兄神秀的弟子所執掌,他們在北方朝廷方面的影響力很大。 當神會禪師到了北方以後,與北宗在佛法的見解上有了爭執、起了爭論,神會禪師辯倒了神秀弟子所講的佛法,後來神秀這一派到了第三代就不見傳人了。而惠能大師這一派,由於弟子神會禪師把禪宗帶到北方,並且在北方發揚光大,受到朝廷的重視,禪宗因此得以弘揚。後來在南方普遍流傳的《六祖壇經》,實際上是由神會禪師從北方傳出來的。 有人問神會,什麼是「大乘禪定」?神會回答:「大乘定者,不用心,不看心,不看靜,不觀空,不住心,不澄心,不遠看,不近看,無十方,不降伏,無怖畏,無分別,不沉空,不住寂,一切妄相不生,是大乘禪定。」 小乘禪定則一定要抓住一樣東西來修。比如修不淨觀,是以一項不淨的對象來觀,或是看自己的心是動或是靜。抓住心的動態和靜態,觀到最後,就變成空。佛法講空,空是空掉外境,也空掉內心的自我。小乘的人修行一定要在靜態之下,首先心要安靜,環境也要安靜,觀靜態,觀到後來,靜態也沒有了,身、心、世界合而為一,最後連合而為一都沒有,就成了空。 小乘是從「有」觀到「空」。在沒有修行之前,被「有」困擾;修行之後,「有」已經不困擾自己,可是自己在哪裡?在空裡面,在空、空寂、寂滅之中,對小乘來講,這樣已經得到解脫。 文/聖嚴法師 圖/Jean Li #大乘禪定的究竟空 #大乘禪定的修行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8/2024, 2:10:05 PM

什麼叫作環保?環保,是對於環境的保護。我們有生活的環境、有大自然的環境,也當有心靈的環境。心靈的環境,可包括情緒的、心理的、精神的各種層面。但是一般人習以為常,竟不知心靈所受汙染之程度,深而且廣,生活環境及自然環境遭受汙染及破壞,源頭即是心靈環境所受的汙染太嚴重了。 人的心靈,是很容易受汙染的,心靈常受「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八種境界之風所吹動,常被名、位、權、勢所汙染,常給非分的欲望所糟蹋。於是產生天人交戰的痛苦,良知與私欲的矛盾,取捨之間的困擾。這些都是心靈的環境受到了威脅。如何防止心靈不被環境所汙染呢?那便是需要運用禪修的觀念和方法了。 凡是有分辨善惡是非能力的人,都會知道如果不是自己分內應該得到的、如果不是實至名歸的、如果不是自己的能力和條件所可以做到的,大概不會盲目地追求。但是,心存僥倖,貪得無厭,患得患失,得隴望蜀的情況,卻很難避免。尤其是財色名位的誘惑,無妄之災的衝激,怨誣毀謗的打擊,更加難以承受了。 如果能用禪修的觀念,告訴自己「無住無往亦無來」,何必在乎這些?但求自己心安,無論貧富貴賤、榮辱得失都好。如果再用禪修的方法,來放鬆身心、體驗身心、放下身心的自我中心,便能夠使得自己的心不再被任何誘惑及刺激所搖動、汙染了,這便是心靈環保。 我們法鼓山,便是一個以推動心靈環保為主軸的環保團體,由心靈再推展出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心靈環保的內容,除了禪修之外,尚有「心五四運動」,那便是: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心靈環保 #禪學與心靈環保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8/2024, 4:10:06 AM

禪的最高目的是「無我」,禪的修行是無上法門,是究竟的上乘法,上乘法必定是菩薩道、佛道。僅為自己的生活飲食溫飽而忙碌者,是下等人;僅為自己身心得安樂自在者,是中等人;無相無我者,是上等人。所以未發度眾生願,僅為自己出離苦難才修行,至多是中等人,只能成為阿羅漢,不能成為菩薩、佛。 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的最後一生,就是因為看到眾生有生老病死苦及各種災難,為了解救在苦難中的眾生,所以捨身發願出家修行,尋求方法救濟眾生,最後究竟成佛。 我們在還未修行前就要發願,為家中、工作環境中,乃至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的處境、利益著想,這種不為自己、捨我的精神,便是度眾生的態度。用這種捨我的觀念修行禪法,不僅可得到身心安定的利益,也可能得到徹悟的境界。 因此,發〈四弘誓願〉,捨我度眾,是學佛者的基本教育,也是修禪者的基本條件。 文/聖嚴法師 圖/黃仁達 #眾生無邊誓願度 #四弘誓願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5/7/2024, 2:10:05 PM

有人曾問我說:「一個人的體力、智慧力、財力,都是有限的,而眾生無邊,怎麼可能度盡呢?」這不用擔心,從初發心到成佛,稱為三祇百劫,度眾生是在這段時間,並非在短短一生中就要度盡眾生。自己力量有限,度有限的眾生,力量愈大,度的眾生愈多、範圍愈廣。因此,為廣度眾生,便需要修行。譬如電瓶充滿電,才能發光,又如太陽能電池藉太陽光充電發光;修行,就好像是充電,用佛法充電,既借光又發光。 不過凡夫度眾生有限,八地以上的菩薩,則能於同一時間分千百億身,度千百億人,權巧方便或用物質施予,或以精神救濟。 有人問我:「已經有許多佛成佛,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沒有被度呢?」我說,佛法如陽光,太陽升起,普照大地萬物;有的直接承受陽光,有的間接吸收熱氣,即使是長年在海中、地下的生物,也間接因有陽光的存在而生存。 釋迦牟尼佛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薩道,以身心幫助眾生,以言行教化眾生,如陽光一般普照於一切眾生。又如食米,經由栽種的人、販米的人、發明割稻機的人、改良品種的人、製造工具的人、改良肥料的人及延續稻種的人等過程,已有許多人和我們產生關係,不論直接或間接,這種關係一直延續著。 所以,佛菩薩從無量劫以來,對於已度、應度、未度的眾生,或在物質上,或在精神上,皆已種了得度的因緣,並且已經直接或間接度了一切眾生。 文/聖嚴法師 圖/黃仁達 #眾生無邊誓願度 #四弘誓願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5/7/2024, 4:10:07 AM

近年來,宗教對國內社會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談起應以「因緣觀」面對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緣觀」解釋個人的想法或起心動念。但是很多人也在問,「因緣觀」到底與所謂的「一廂情願」有什麼不同? 要了解「因緣」其實非常簡單,我們所接觸到的一切事物都在因緣之中,任何事情只要因緣成熟,便能完成,如果「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那就是因緣不成熟。因緣只要有一點點差錯或變化,結果馬上就會改變;所以,人沒有辦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也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環境,任何的現象都是不斷隨著因緣的變化而變化;今天的局面如此,明天不一定會一樣。不過有些因緣是在我們所能預料的範圍之中,例如要織布生產,通常在計畫之後照著實踐就能實現,但若遇到環境的巨大轉變,個人的小目標還是會改變的。 至於一廂情願則是很天真的,自己想當然爾,完全憑空想像,這與經過縝密的企畫、計畫不同,計畫必須有一些事實的依據。但是經過計畫的事物也不一定完全可靠,也會發生意料之外的情況,這時候就應該要接受它,然後想辦法處理它,因為,因緣就是如此。 所以,如果期待計畫好的事在過程中發生問題,不必傷心也不必失望,應該繼續努力,促成因緣,還是有成功的機會;如果經過詳細的考慮,判斷因緣不可能促成,那也只好放下它,這和未經努力就放棄是截然不同的。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因緣與一廂情願 #起心動念皆修行 #法鼓全集_人行道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6/2024, 2:10:04 PM

一個人會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自己所處的環境?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夠不夠。聽說在監牢裡一關十幾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帶著滿腔恨意出獄的;所以,出獄以後往往變本加厲,犯下更大的罪案。 在佛經裡,「忍辱」的意涵是很豐富的;挫折、打擊固然要忍,成功與歡樂也要忍;逆來受,順來也要受。但是,所謂「受」,並不是被動地接受認可,而是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把境遇轉化超越,讓自己從中得到學習成長的機會。一般人受到冤屈挫折,心理上總是忿忿不平;然而,正因為忿恨難消,痛苦煎熬也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如果藉著面對打擊來鍛鍊自己的心性品格,甚至把打擊你的人看成來度化你的菩薩,謝謝他給你試煉自己、提昇自己的機會,心裡沒有怨恨,自然不會感到痛苦。 有幾位心智障礙兒的家長告訴我,經過漫長的歲月,他們已經能在照顧孩子的艱苦和磨難當中,慢慢體會到自己的心量都被打開來了。他們能用接受考驗的心情歡喜承受,所以,即使外人看來,他們的處境是苦不堪言,他們卻甘之如飴。 在逆境中忍辱負重、蹣跚前行,這個道理大家能接受;在事事順利、飛黃騰達的時候也要修「忍辱」行,恐怕就不容易理解了。其實,人生的各種境遇,都是我們學習的功課;有人能處逆境,卻未必能處順境。「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許多人在失意的時候還能刻苦自勵,一旦春風得意,就放蕩起來了,得意忘形,言行舉止失了分寸,災難禍害很快就隨之而至。所以要居安思危,成功要忍,歡樂也要忍。 我常說,參禪打坐應如在十字街口,在那種車來人往、紛亂嘈雜的環境裡,能不能控制自己,絲毫不受干擾?如果外在環境有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影響你的思想行為,難保煩惱不會跟著來。況且,外在境遇是順是逆,一切唯心造,那是凡夫俗子主觀認定,客觀事實未必如此。因此,讓自己保持客觀化,以免心被外境攪得團團轉,才能斷煩惱、生智慧。 文/聖嚴法師 圖/Jean Li #請說忍辱 #起心動念皆修行 #法鼓全集_人行道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6/2024, 4:10:04 AM

(四)超越自我中心的精神層面,乃是禪的層面,如何超越?就是《六祖壇經》講的「無住無往亦無來」。無住,是不要牽掛,不要在乎;無往,是沒有什麼時空可以去的,也不是真有什麼東西可受損失;無來,是沒有什麼時空可以來的,也不是真有什麼東西可被獲得的。所以《壇經》裡要說明的是,假如東方人念佛,為了趣向西方,那麼西方人念佛,該到哪裡去呢? 因此佛的名字,又叫作「如來」,梵文Tathāgata譯作「如來」,也可譯作「如去」,實際上是不來也不去。對眾生來講,我們需要佛,便有釋迦佛出現人間,就好像是佛來了,由於凡夫未開智慧眼,見不到佛的法性身,又像是佛去了。但是對一個已經解脫的人來說,佛是遍於時空而又不即等於特定的時空,所以佛是不來不去的。因此,在臺灣圓寂的現代高僧廣欽老和尚,臨終前說了:「不來不去,根本沒有事。」實際上,便是《心經》所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心無罣礙。這是真正的自在,也就是心靈環保的極致。 但是,這種超越自我中心的精神層面,絕對不是消極的,而且正好相反,是徹底積極的,對自己而言是無事可做;對眾生而言,則是眾生有盡,我願無窮。正因為自己無事,心無罣礙,便全力以赴,專做利益眾生的事。自己心中無牽掛,不受任何影響,便是心靈環保了。 文/聖嚴法師 圖/Kevin Jan #心靈的層次 #禪學與心靈環保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5/2024, 2:10:05 PM

(三)以自我為中心的精神層面,是指能夠以個人的言行舉止影響其他的人,或者是為自己的生活調劑、規畫,而朝向理想的目標邁進,這便是精神。比如說,有人寫了一本小說,讓讀者看了流淚、歡喜,深受感動,這便是呈現了小說家的精神;或者是一幅畫,讓觀賞者動容,甚至於一道菜,讓吃的人懷念不已,這都是精神的散發。因此日本人說,一個家庭主婦只要是全心、用心地做一道菜,便是美食。這是日常生活之中屬於精神層面的部分。因此,各行各業的人,只要全心地付出,能夠自利利人,不論是有無人知,不論會不會在歷史上留名,凡是對現在乃至未來的人群有益,都是精神產業。 此外,精神的層面,也包括了宗教信仰。精神層面的宗教信仰,能夠使得人在無奈的狀況下,心裡得到安慰;在危險的時候,內心有安全感;在什麼都失去的時候,找到心靈的依託;對於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明朗開闊,明白為何而生?為何而活?對於死亡,不會恐懼,而是抱著無限的希望;對於整個世界的眾生,充滿了愛和慈悲心。這便是宗教家的精神,是由宗教信仰產生的精神。 世界上許多的宗教,甚至包括大部分的佛教徒在內,也具有一種求福報的精神層次,使得信仰者嚮往今生做好事,把功德儲存於天國,來日到天國享天福,或者是求生到佛國,便能過無憂、無慮、無煩惱的日子;或者是這一生做好事,求得來生過得更好一些;或者今天做好事,目的是希望長壽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兒女孝順、聰明智慧、前途光明遠大等等。這些都是屬於宗教信仰中有我的精神層面,還沒有超越自我。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心靈的層次 #禪學與心靈環保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5/2024, 4:10:06 AM

2024/4/21 線上禪一 學員心得~Vivian Fang 菩薩 在繁忙生活中尋得內心平靜 我住在布里斯本,4月21日,有幸參加了法鼓山傳燈院所舉辦的「線上禪一」。這段經驗讓我受益匪淺,並感謝這次難得的機緣,讓我即便遠在布里斯本,也能透過網路體驗佛法的智慧,這個經驗為我帶來一份難得的內心平靜。 雖然許多師兄師姐因為家庭和孩子的責任,無法全天參加禪修,但這次課程給予我許多啟示,讓我更加理解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以禪修來尋得內心的平靜。 課程開始前,法師強調在禪修前身心放鬆的重要性。八式動禪是其中的關鍵,即使時間有限,只做其中的四個動作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這樣的放鬆為接下來的禪修奠定穩固的基礎,讓整個過程更加平靜和專注。 在禪修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妄念或昏睡的現象。法師告訴我們,這些都是正常的,我學會了與雜念和平共處,不再刻意驅趕它們,而是讓它們自然離去。這種態度讓我平靜地專注於當下,感受到禪修的奧妙。 此外,我還學到了在禪修結束後進行按摩的重要性。正如法師所說,許多人在禪修後可能會遇到入睡困難的問題,這可能是因為沒有充分的全身按摩,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因此,在禪修後進行全身按摩,以保持身心的平衡,整個修行過程更加順利。 這次課程讓我更理解禪修的技巧和要點,也讓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新的平靜與安寧。我衷心感謝帶領這次禪修的法師,以及與我一起參加課程的同學們,讓我更有信心,在未來的修行中持續努力。 我還特別感謝法鼓山雪梨分會,在3月所舉辦的兩天實體「初級禪訓密集班」。我學習了禪修的基本觀念與方法,拿到了在法鼓山繼續學習禪修的入門票,可以與其他對禪修有興趣的師兄姐一起學習禪修。 希望自己與大家在今後的禪修學習中都能繼續受益,找到內心的平靜與智慧。這次課程的經驗,將成為我未來修行的重要基礎。願我們在未來的禪修中繼續用功學習,開發清淨的智慧與慈悲。 #線上禪一 #法鼓山禪修課程 #八式動禪 #法鼓山傳燈院 #線上禪修 #禪修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5/2024, 2:00:11 AM

關於「心靈」的討論,可分成幾個層次來探索。第一層次是屬於情緒的;第二層次是屬於心理的;第三層次是屬於精神的,而精神的層次,又可分為以自我為中心的精神層面及超越自我中心的精神層面。 (一)情緒問題往往都是出於自害害人的心理現象,如多愁善感、暴喜暴怒、出爾反爾、愛恨交加、患得患失等,都與情緒有關。既然叫作情緒,可知不一定是有理性的,多半是非理性的,所以,情緒容易波動的人,他的人格特質,就是喜怒無常、忽冷忽熱,非常地不穩定。 (二)心理的層次,可分為感性的心理活動,以及理性的心理活動。感性的心理活動,不一定是壞事,只要不是自害害人的感性,都是很好,例如同情心、同理心、愛心、布施心、與人為善的心、包容心、諒解心等等,這不一定是理性的,也許在旁人看來,是很傻、不值得、不合理,但是自己心甘情願、不計回饋地付出、退讓,這是一種美德。理性的心理活動,則是經過深思熟慮、邏輯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考察。譬如從事學習研究、擬訂計畫,或者是經商、開會、工作的時候,都需要用頭腦思考、聚精會神地投入,這是人類能夠進步成長的動力。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心靈的層次 #禪學與心靈環保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4/2024, 2:10:05 PM

首先我要講:「禪」是什麼?在印度梵文之中,叫作「禪那」,意思是靜慮,凡是修行禪定的方法、過程和結果等範疇,都叫作禪那。它具有一定的層次,稱為「四禪八定」,但是從佛法的立場來講,除了四禪八定之外,尚有一定,合稱「九次第定」。 其實,印度其他的宗教雖然也修行禪定,但都無法得解脫,至多只能超越個人的小我,得到統一心,而無法超越與宇宙合一的大我,也就是由統一心而進入無心的自在境。所謂統一心,即是天人合一,就是個人的身心和所處時空環境合而為一的體驗,是屬於四禪八定的層次。可是在佛教來講,最終要超越於自己的身心和身心所處的環境,既要化解個人的小我或私我,也要消融跟宇宙同體的大我或神我,才是解脫定。 佛教傳到中國以後,早期從印度引進翻譯成漢文的禪修相關經典,大致上仍然是修習九次第定的方法。因此,在六祖惠能之前的中國禪師們,大都是澗飲木食,獨居深山或者是到人煙稀少的地方;所謂的「訪道尋師」,多半就是走入山林之中,跟隱士型態的禪修者學道。此與後來興起的禪宗風格,是大不相同的。中國禪宗強調的是,當下要把自我心中的牽掛、執著,徹底放下,當下便是解脫的自在人,叫作頓悟。悟什麼呢?實際上就是悟到用無我的智慧,因應一切的狀態。 例如,常有人說要「看破紅塵」,這原本是一句禪語。紅塵,指的是煩惱,包括貪瞋癡慢疑等等的心理現象。之所以被形容成「紅塵」,因為煩惱能為人帶來心火,是發動燥熱的能量,所以稱為煩惱火,又叫作無明火,而火焰的顏色是紅的。塵,是指塵勞,心裡有煩惱的塵,就會感到勞累,就像是一層塵埃,把清明如鏡的心遮住了,由於看不清楚鏡中的影像,所以勞累,除去了塵勞,心鏡便是清明開朗的,便能發揮如實反映的作用。也就是說,煩惱本來不存在,只要能跳出自我中心的價值判斷、利益衝突、利害得失和種種牽掛,就不會有煩惱了,這叫作「看破紅塵」,實際上就是頓悟。 因此,禪宗主張以「悟」為重,「悟」了以後,「定」的功能便會伴隨悟的力量一起呈現出來。真正開悟之後,自己的心就不會隨波逐流,不受威脅、利誘、恐嚇等等狀況所影響,因此也沒有怨恨、恐懼、懷疑等等心理現象產生,這叫作頓悟成佛。佛的意思是「覺」,看破了紅塵煩惱,就是覺。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禪學 #禪學與心靈環保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4/2024, 4:10:04 AM

2024/4/26~27 傳燈院八仙山戶外禪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 自然生態、林產工業史蹟、木雕藝術 #菇菇部屋餐廳 午齋&參觀香菇寮 #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聽溪禪、漫森餐廳用齋、星空夜語(法師說禪)、靜海寺經行、望月亭森林浴、竹林步道、林中靜坐 #傳燈院戶外禪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4/2024, 2:00:19 AM

Come and join us🙏 Topik: Awakening of Faith in the Mahayana Waktu: 5 May 2024 14:30 Paris (19.30 Jakarta) Bergabung Zoom Rapat https://us02web.zoom.us/j/86430732068 ID Rapat: 864 3073 2068 #buddha #dharma #sangha #buddhism #buddhist #mastershengyen #mastershengyenquotes #dharmadrummountain #dharmaquotes #fagushan #chan #zen #chanbuddhism #meditation #mindfulness #practicingchan #practicingmeditation #practicingmindfulness #indonesia

5/3/2024, 8:28:40 PM

有弟子問我:「師父,福報和人的心量有沒有關係?」 我回答他:「有大關係,福報是從心量開始,心量大,福報大。所謂心量大,就是自己擁有的東西,拿得出來,捨得分給他人。」 我又講了一個譬喻,如牛踩泥地,足跡凹陷處,滯雨水有限,如果挖一臉盆大的洞,蓄的雨水較多,再挖成池塘,存水更多;挖得愈大,乃至成湖,湖通江,江出海,四海皆通,水則不虞用盡。這個例子說明幫助人愈多,付出愈多時,會覺得永遠不夠,自己的能力需要更強,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多,所以更需要修持佛法以度有緣的人。 修行佛法,如果是個人自修,只要就一個法門努力修持即可,便是一門深入。可是,要度眾生就不是這樣,不同的眾生,得用不同的方法以適應他們。因此,愈多的眾生,需要的佛法便愈多。 自修的人,如果自覺滿足,很少有再求上進的心。唯有和其他人接觸,面對各種不同程度、不同身分的人時,便會發覺自己修行的工夫不夠、深度不夠、福報不夠、智慧不夠;因此,渴望再努力吸收佛法,像一塊小海綿變成大海綿,甚至像一個無限大的海綿一般,可能吸盡所有海水,學盡一切佛法,有這樣的體驗,便是和佛法有緣的有緣人。這種緣,不是一條垂直線,是縱橫交錯的、四面八方的緣,因此,度的眾生也多。 所以,菩薩經過無量劫,仍在度有緣眾生。初地以上的菩薩,遍一切處,眾生有少許緣,便立即與其感應;我曾說過,學佛的人要花時間訓練自己像磁鐵一樣,吸引眾生都成有緣人,再接觸、熏陶他,自然而然對方便會接納佛法。 文/聖嚴法師 圖/黃仁達 #修學佛法廣度有緣 #眾生無邊誓願度 #四弘誓願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5/3/2024, 2:10:05 PM

對於剛開始學佛的人,多從物質的嘉惠開始,在佛經裡就有許多這類的故事。釋迦牟尼佛成佛前,修行菩薩道時,多生累劫的事蹟,集合成的《本生經》中,便有一個例子:曾經,某地發生了大饑荒,釋迦牟尼佛化身為一座肉山,有個人正在山裡找食物,無意間,試嘗地面,發現是可以吃的東西,奔下山告訴村人,召集許多飢餓的人來,使當地許多人免於餓死,度過難關。這些吃過肉山的人便與釋迦牟尼佛結了緣,他們先後也成為佛的弟子。 我在日本留學期間,有一真言宗的信徒,經營一家有數萬員工的大公司,他信佛、拜佛,不但在公司供佛像,也經常舉辦與佛教有關的演講,但並不要求員工也要信佛,因此深得人心,員工都以與社長有相同的宗教信仰為榮。這位社長的經營觀念是:公司的財產、利益是屬於每位員工,不完全是他個人所有,每位員工都是股東;因此,他能給予許多人充分的物質,也在精神方面提供許多利益。 也許有人會認為萬一自己已盡力去做,仍然得不到對方的信任,不肯信佛,不肯皈依三寶,豈非白費。須知,我們這一生的時間,只是有限的一小段,生命是從過去生到今生乃至未來生,源遠流長的,問題的癥結,不是短時間便可解決。 常言道:「不是冤家不聚頭。」沒有恩怨不成眷屬。有大福報的人,是從過去無量世以來修成的,所以有所謂神仙眷屬、孝子賢孫,否則一般人要常保稱心如意並不容易。因此,對於不願信佛學法的親人朋友,即使付出一生的時間和耐心給予照顧、關心,也是修福。漸漸地,到他雖未完全接納,但也不再排斥的時候,便已種了度化他的因了。 文/聖嚴法師 圖/Kevin Jan #修學佛法廣度有緣 #眾生無邊誓願度 #四弘誓願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5/3/2024, 4:10:08 AM

2024/4/20~21 中級1禪訓班 學員心得~演澔 菩薩 上個月參加精進禪二,可能因為上了一週的班,加上平時沒有好好照顧身體,禪二過程先是昏沉,然後感到全身痛。禪二結束時,看見中級1禪訓班的課,內容是針對打坐常遇到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因而報名。 演廣法師幫我們複習數息,點出其中的精要,另外介紹數數念佛、隨息等方法。介紹用方法的過程跟心的七個層次,也提醒我們不要對號入座自己是在哪個層次。這兩天的上下午各一支香,共坐四支香,時間都不長,大約半小時,壓力不會很大,而且每一支香都可以使用剛才法師授課的方法做體驗。法師帶領的放鬆引導語氣柔和、長短及內容也恰到好處,讓我能有效的引導身體放鬆。 坐姿的八式動禪,重點不在動作本身,而是時時刻刻覺察身體的感受。平常較不會接觸的動作像觀身受法,覺照力反而增加,動作的每一步,都清清楚楚身體的動作跟全身的感覺。禪坐遇到的昏沉、散亂跟痛,法師從十二因緣切入,並介紹什麼是取捨心,痛不等於苦,痛是現象,而苦是來自於不接受現象。針對禪坐遇到的昏沉、散亂跟痛,從觀念上疏導方法。 法師提醒對於禪修,我們應該依循著信心、願心、慚愧心跟決心去努力。這次的中級1禪訓班真的收穫滿滿,課程對我來說,像是禪修道路的中繼站或是加油站,提供我們解決問題的觀念跟方法,但真正的修行得靠自己,能不能用得上方法還是得靠自己體驗。 #中級1禪訓班 #法鼓山禪修課程 #八式動禪 #法鼓山傳燈院 #線上禪修 #禪修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3/2024, 2:00:46 AM

Keharmonisan merupakan Pedoman Hidup berdampingan dalam Berbangsa. Dengan Bodhicitta Mari Kita Wujudkan Keharmonisan Sosial SEPEKAN MEDITASI WAISAK Bersama Tiga Bhiksuni dari Dharma Drum Sangha University Taiwan Senin - Jumat 06-10 Mei 2024 19.00 - 21.00 WIB Ruang Bodhgaya Lt. 5 WIHARA EKAYANA SERPONG Jl. Ki Hajar Dewantara No.3A (Sebelah TK PAHOA) Summarecon Serpong - Tangerang Google Map https://goo.gl/maps/PwjvETb7AC32 Belajar bersama. Berlatih bersama. Tumbuh berkembang bersama. Itulah sifat sejati dari kalyanamitra. Bungkuk Hormat, Komunitas Chan Ekayana Informasi : 082246188467 #buddha #dharma #sangha #buddhism #buddhist #mastershengyen #mastershengyenquotes #dharmadrummountain #dharmaquotes #fagushan #chan #zen #chanbuddhism #meditation #mindfulness #practicingmeditation #practicingmindfulness #indonesia

5/2/2024, 7:43:27 PM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在禪七或在日常課誦中,都會唱誦〈四弘誓願〉。我在授三皈依時,也會教人念它。因為〈四弘誓願〉是初發心菩薩的必要條件。發心成佛,得經過菩薩的階段,發菩薩心,即是發菩薩願,所以,發菩提心就是發行菩薩道的願心。 願有通願和別願,一切諸佛都須發的願,是通願,即〈四弘誓願〉。〈四弘誓願〉的出典,主要出自《菩薩瓔珞本業經》,教導一切學佛的人,要發心成為菩薩。如果不先成為菩薩,要成佛是不可能的,這是大乘佛教的特色。 〈四弘誓願〉,是四個成佛的基本條件,學佛,必定要度眾生、斷煩惱、學法門。前三句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其中任何一句圓滿,則四句皆圓滿。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修學佛法廣度有緣 #眾生無邊誓願度 #四弘誓願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5/2/2024, 2:10:03 PM

「度」是通過的意思,從這邊到那邊,其中間的過程已完成者,稱為「度」;過程未完成,是正在「度」。度的型態有不同的層次,有人資金不足,每天為趕銀行的三點半,向朋友告急,以度難關;有人趕辦急事,向人借貸湊足車資以應急,這也是度。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論感覺時間如迅雷般一晃即過,或感覺日子難撐難挨,或在醫師回春妙手下始恢復健康、舒適的日子,或迷迷糊糊的日子,都是在「度」日;從這一行業換那一行業,從這一層次到那一層次,也是度。「度」的根本意義是超越苦海,故稱「超度」。 一、修學佛法廣度有緣 「眾生無邊誓願度」的眾生,包括一切有情眾生。佛法的出現,世尊的教化,是為度人,也度餓鬼、度天神、度畜生。而一切眾生之中,唯人類是修學佛法的根器,一切有情皆入人道,才能修成佛道,所以,佛法是為人而設,人修持佛法以後,以佛法的救濟,利益其他的眾生。 但是聽佛法知佛理的人,未必即能得度。譬如高壓電線上的白瓷絕緣體,最靠近高壓電,但是不導電。不得度者即是無緣人,如絕緣體與電不相通。有人常說「我和你有緣」,這種緣是見面之緣,認識了,但不發生強烈的感應;又像白布浸染料,一染即著,是有緣,如果染上又褪色了,是緣不深。 佛度的是有緣人,了解佛法且實際修持,是發自內心需要佛法,追求佛法如飢如渴、如久旱望雲霓、如黑暗盼光明、如幼兒憶母親一般,有強烈的信心去追求,像海綿遇水一般,才是真正有緣,反之,則無緣。 要度的,既是有緣人,有緣人中,最難度的,莫過於自己的親眷、師長。不易度時,也不要輕言放棄,須從人最渴望的關懷、愛護、同情、尊重等著手。《維摩詰所說經》卷中〈佛道品〉第八中有句話說:「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要想使對方成為佛教徒,修行佛法而開悟解脫,得先由滿足其欲望開始,從愛語出發,用鼓勵、慰勉或讚歎的話,使他高興、舒服;在精神上給予愛,在物質上給予方便,漸漸地,他便會對你有安全感而信賴你。 文/聖嚴法師 圖/黃仁達 #修學佛法廣度有緣 #眾生無邊誓願度 #四弘誓願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5/2/2024, 4:10:02 AM

Latihan Meditasi Chan Kamis, 2 Mei 2024 Pukul 19.00 - 21.00 Bhaktisala Utama Wihara Ekayana Arama - Jakarta Acara - Meditasi Jalan - Meditasi Duduk - Sharing Dhamma oleh Anggota Monastik Syarat & ketentuan : 1. Wajib memakai masker jika dalam kondisi tidak sehat 2. Membawa sendiri kain penutup kaki. WA 0852-1113-1318 FB Komunitas Chan Bungkuk Hormat, Komunitas Chan Ekayana #buddha #dharma #sangha #buddhism #buddhist #buddhadharma #mastershengyen #mastershengyenquotes #dharmadrummountain #dharmaquotes #fagushan #chan #zen #chanbuddhism #meditation #mindfulness #indonesia

5/2/2024, 12:42:21 AM

所謂「心魔」,是指由內心生起恐懼、慌亂、邪惡的念頭;如果你不能駕御它,就會被它牽制,做出許多非理性、甚至傷天害理的事。「外魔」則是由外而來,有不知其所以然的力量,干擾或侵犯身心的安定。其實,心魔與外魔常常是相互呼應的。當一個人內心脆弱的時候,外魔就很容易趁虛而入;反之,倘若心中安定,不憂不懼,外魔的力量再強大,也對你莫可奈何。這就好比在路上遇到一隻追著你狂吠不止的惡犬,要是你害怕牠,想撿石子打牠,牠就吠得愈加凶猛;要是你保持鎮定,不去回應牠,牠咆哮了一會兒,自己覺得沒趣,就會悄悄地走開。 佛陀在世的時候,也曾受到外魔干擾,但佛陀不為所動,最後反而感化了外魔。一般人沒有佛陀那樣的修持工夫,碰到不知其所以然的外力侵犯時,倘若心理醫生也找不出病灶,我建議大家多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或念阿彌陀佛聖號。念佛菩薩聖號的用意,不是藉菩薩的力量來降魔鎮壓,而是讓自己的心有著落,心有著落,自然能夠從容安定,即使外魔現身,亦無所懼。 此外,倘若能藉著修行的練習,觀想一切乃因緣所生,亦即所謂的「五蘊皆空」,不論心魔、外魔,都是出乎生命主體的感受,也就是從心裡的不安和執著而來,其實並無永恆不變的實體,如此便無可執著的東西了。心無執著,外魔就會不攻自破。 當然,這種觀想的工夫,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初學者只要專心念佛,也有相同的功效。不過,有時候也會出現幻聽、幻覺等現象的干擾,讓你念不下去。所以,念佛要經常念、時時念,讓佛號深入念頭的潛意識之中。此外,發願、布施、供養、懺悔,也有一定的效力。藉著懺悔力,可以洗盡往昔生中的業障,讓冤孽解除。不過,觀想和念佛比較難但力量比較大;懺悔發願比較容易,相對地力量自然也比較小。但不論如何,都應該在平時持續不斷地努力,有難臨身時,才使得上力。 文/聖嚴法師 圖/Jean Li #心魔與外魔 #起心動念皆修行 #法鼓全集_人行道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1/2024, 2:10:10 PM

從基本佛法來看,地獄天堂皆出於自心。所謂地獄、天堂,在精神上的感受是有的,從果報來說,地獄的存在也是有的,但地獄並不一定有實際的方位、區域。至於刀山、油鍋、奈何橋、十殿閻王,這些都是出於民間信仰的傳說。在《地藏經》、《長阿含經》和描寫目犍連救母的經典,雖然都有描寫地獄的情形,但大部分的印象都是在中國,慢慢演化出來的。 不過地獄的思想在很多民族的宗教文化中都有,在釋迦牟尼佛之前,印度就有地獄之說,中國人說「九泉之下」,基督教死後不上天堂便入地獄的說法,都認為實際上有地獄的存在。其實,地獄只是感受的境界,這就像我們在做噩夢的時候,好像到了一個很可怕的地方;而做美夢的時候,又彷佛置身天堂。做夢的時候意識尚有如此感受,更何況死後的神識?所以,在精神上恐懼、不自由的狀態,就是地獄。人還活著的時候,這些恐怖的感受是從腦神經的反應而來,人死了之後,腦神經的活動停止了,但是精神的狀態還在,同樣也會有這些體驗。 其實,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當中,隨時可能在頃刻間墮入地獄。每一個念頭生起,只要起了煩惱執著,覺得憂傷恐懼、痛不欲生,就等於已在地獄中受折磨。起了嚴重的貪念,就是墮入餓鬼道;有了極度的恐懼心,就是墮入人間地獄;在工作前途方面,覺得自己四面楚歌、窮途末路,那也是到了地獄的邊緣。所以,天堂地獄不在任何一個方位區域,就在我們內心的方寸之間。只要覺悟了,不被世間的煩惱恐懼纏擾,那就是遠離地獄了。 文/聖嚴法師 圖/Joyce Yang #真有地獄嗎 #起心動念皆修行 #法鼓全集_人行道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5/1/2024, 4:10:06 AM

人間性,是指禪宗的發展,在人間社會所產生的種種功能,而非逃避現實、離群獨居,或者是隱世、厭世型的生活方式。 為什麼說禪學是人間性的呢?因為禪宗是一種生活化的佛教,例如我們知道六祖惠能大師,原來是個樵夫,在他尚未開悟之前,靠著打樵、砍柴維生,而他親近五祖弘忍禪師的時候,就是在廚房裡舂米打雜。等到他開悟以後,離開五祖,去了南方,隱身於獵人隊伍之中,長達十餘年,過著吃肉鍋邊菜,為獵人守網的生活。他的生活不會拘泥於某一種形式,是非常活潑的。而當他開悟的時候,還是個在家人。事實上,在中國的禪宗史上,在家居士開悟的例子還滿多的。又如禪師們主張,洗缽、砍柴、挑水、掃地等的工作,都是禪修的場域。 此外,在禪宗史上,我們也可以見到,許多的禪師本身雖然不是學問家,多半的禪師也讀了許多書,也留下來許多的語錄,文字相當簡明流暢,卻都是用口語方言,乃至會用通俗語。這些詩僧影響了當時的文學家、詩人,繼而影響了中國的語文。 他們盡量不用生澀的佛學專門語彙,而用平常人在生活中熟用的語彙,例如:「麻三斤」、「喫茶去」、「梅子熟了」、「鼻孔是向下的」、「香嚴上樹」、「桶底脫落」、「庭前柏樹子」等等機鋒語,雖然看來莫測高深,其實只要以平常心來看,禪境不離現實生活,所不同的是,但問你的心中有無牽掛障礙而已。 最後我要說明:既然禪是人間性的,是與日常生活融合一起的,那麼普通人的生活就是禪的修行生活嗎?當然不是,如果不能掌握「不思善、不思惡」的原則,便不免會被稱為紅塵的煩惱心所困擾,自然不是修行的生活態度。不思善惡,並不等於是無知的生活,而是如《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心中沒有成見的牽掛、沒有自我主觀的影子,而仍要有超越於自我中心的種種應對,應當怎麼處理便怎麼處理;不是以自我中心來做判斷,而是面對任何的人事物,都給予恰如其分際的處理,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禪修型態。 文/聖嚴法師 圖/Kevin Jan #禪學與禪文化的人間性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4/30/2024, 2:10:04 PM

禪文化,是指禪宗在中國社會流傳的過程之中,所產生的種種影響,以及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和接觸到種種禪的文物、遺跡,以及它的思想,而形成對於人類文化另一種型態的影響,包括現實生活之中的語言、詞彙、日用品、生活步調、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等,均屬於禪的文化。 禪學從印度傳至中國,歷經遷演而轉化成為中國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主要是盛行於第八世紀,一直到宋朝為止,誕生了許多優秀的禪師人才。甚至從中國歷史來看,自魏晉南北朝到北宋初期的這段期間,全中國最有豪氣才情的菁英,大多出自於禪門。 但是禪宗,也並非一成不變,它有高度的適應性,可以因人、因時、因地而呈現出多樣性,即是不同的禪風;以不同的禪師個人,面對不同的時空背景,出現不同的風采。雖然禪師們都穿著和尚的衣服,但是由於他們各自的性格不同,對於學生訓練的方式也互有千秋,因此而形成了日後所謂禪門的「五家七宗」。五家,是指臨濟、曹洞、雲門、法眼和溈仰,其中從臨濟宗又分出黃龍和楊岐兩派,合成為七宗。後代號稱「臨濟兒孫滿天下」,其實大多是屬於臨濟宗的楊岐派。 中國禪宗自初祖菩提達摩開始,就主張不立文字,意思是不以語言文字為它的依據。可是非常弔詭的是,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最多文獻的宗派便是禪宗,反而強調重視語言文字的宗派,如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唯識宗等的著作分量,都不如禪宗來得多。為什麼呢?因為歷代的禪宗祖師,雖然都教人不立文字,但是每位禪師講的語錄不盡相同,如果是千篇一律,也就不值得流傳了。而歷代禪師們的語錄,便是禪宗的智慧結晶,既是禪學,也是禪文化的遺產。 禪文化的影響範圍應該很廣,包括詩歌、繪畫、建築、武術、飲食、生活衛生、語言、詞彙、人生觀及宗教信仰等。故其傳入日本之後,影響所及,更是明顯,所謂茶道、花道、書道、劍道,乃至武士道等,都有禪文化的影子在內。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禪學與禪文化的人間性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4/30/2024, 4:10:07 AM

精進對一個修學佛法或是發了菩提心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在三十七道品中分成七個項目,每個項目都有精進。例如修習四念住,就是用四正勤來修,在《大乘莊嚴經論》卷八中,有六種精進: 增減精進:未斷之惡令斷,已斷之惡令不復起;未修之善令修,已修之善令增長。此四正勤,就是精進勤勞修習四種道法。 增上精進:由信、精進、念、定、慧等五根,解脫法由此增上。 捨障精進:由信、精進、念、定、慧等五力,所有的障礙由此不能礙。 入真精進:由擇法、精進、喜、輕安、念、定、行捨等七覺支,由此建立見道。 轉依精進: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等八正道,由此修道而為究竟轉依之因。 大利精進:六波羅蜜之自利利他。 《大智度論》卷十六云:「是精進名心數法,懃行不住相,隨心行共心生,或有覺有觀,或無覺有觀,或無覺無觀,如阿毘曇法廣說,於一切善法中懃修不懈,是名精進相。」又提到七個項目,其中第一項至第六項是自利內修的解脫道,第七項則為自利利他的菩薩道: (一)於五根中,名精進根。 (二)根增長名精進力。 (三)心能開悟,名精進覺支,能到佛道涅槃城。 (四)八正道中,是名正精進。 (五)四念處中能勤繫心,是精進分。 (六)四正勤是精進門;觀四如意足(四神足——欲、勤、心、觀中禪定修行)的欲精進,即是精進。 (七)六波羅蜜中的精進波羅蜜,亦是精進。 《大智度論》卷十六又云:「為佛道精進,名為波羅蜜,諸餘善法中精進,但名精進,不名波羅蜜。」又說:「菩薩精進,不休不息,一心求佛道,如是行者,名為精進波羅蜜。」 文/聖嚴法師 圖/黃仁達 #精進波羅蜜 #六波羅蜜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4/29/2024, 2:10:09 PM

《成唯識論》卷九,列出三種精進: 被甲精進:被寶甲而不怖畏種種難行;難行能行,願力無窮。像是身上穿了盔甲的人,萬人無敵,在他的面前,是沒有任何困難、任何恐懼,只要勇猛地往前走。我遇過有些人,在我準備給他一個任務時,還沒有開始做,已經在抱怨、叫苦了,真是沒有出息!應該是在接了任務之後,也要準備接受任何困難,好好地學習,在學習中把問題解決,這是對自己的一份成長,能這樣想就是精進心。 攝善精進:勤修一切善法而永不疲倦,如同〈四弘誓願〉所說:「法門無量誓願學。」對修行四聖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六波羅蜜等所有的法門,全力以赴,永不疲倦。有些人學佛沒有幾天,就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還是先暫停,等年老退休之後再來修行吧。 這就像是已經搭上了一班車,又認為這輛車子不是該我上的,還是等下一班再上吧!可是,下班車什麼時候來?能不能搭上車?一點把握也沒有。相反地,精進的人只要有任何一個修行因緣的車子在他面前,不論是用跑的、跟的、爬的,甚至幾乎是跟不上,也緊抓著車尾不放向前衝。要有這樣的精神,才能算是精進。 利樂精進:勤化眾生永不疲倦,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菩薩為了救度眾生,可以上天堂、下地獄,不斷地追著他。但是,度眾生不是要去困擾他、占有他,也不是讓他感到恐懼不方便,而是要使他成長。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精進波羅蜜 #六波羅蜜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4/29/2024, 4:10:07 AM

Jika benar-benar dapat meletakkan segala hal, maka akan dapat menerima dan memiliki segala hal. (Chan Master Sheng Yen) MALAM LATIHAN MEDITASI CHAN Selasa, 30 April 2024 🕰19.00 - 21.00 WIB Acara Latihan: - Yoga (makan malam sebaiknya sebelum jam 18.00) - Meditasi Duduk AULA MEDITASI - RUANG BODHGAYA Lt. 5 WIHARA EKAYANA SERPONG Jl. Ki Hajar Dewantara No.3A (Sebelah TK PAHOA) Summarecon Serpong - Tangerang Google Map https://goo.gl/maps/PwjvETb7AC32 Belajar bersama. Berlatih bersama. Tumbuh berkembang bersama. Itulah sifat sejati dari kalyanamitra. Bungkuk Hormat, Komunitas Chan Ekayana Informasi : 082246188467 #buddha #dharma #sangha #buddhism #buddhist #mastershengyen #mastershengyenquotes #dharmadrummountain #dharmaquotes #fagushan #chan #zen #chanbuddhism #meditation #mindfulness #chanmeditation #chanmindfulness #practicingchan #practicingmeditation #practicingmindfulness #indonesia

4/29/2024, 2:17:02 AM

一般人在遇到困厄挫折的時候,總是怨天尤人,責怪老天爺不長眼睛、善惡不分、清濁莫辨;結果,不是灰心喪志,就是憤世嫉俗。肯懺悔,就能心平氣和的承擔災難,並且藉著災難,鍛鍊更恭敬、更謙遜的心態,即使經過再多的打擊,也還能保持對人性的信心和慈悲。 也有人說,所謂:「業報至時,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報,唯有懺悔力,乃能得除滅。」照這麼說,懺悔可使重罪輕受,只要天天拜佛懺悔,就可以消除業障、免除不受果報的責任義務,豈不是太方便了? 拜佛懺悔,對消除業障的確有幫助;但是,它的作用是因為佛菩薩看你真有改過遷善的決心及誠心,出面替你擔保,讓你暫時不要受報;或者像分期付款一樣,逐次攤還。就像一個欠債累累的人,躲債躲到一個大富翁家裡,這個大富翁出面向債主擔保,請求大家給這個人一些時間,保證他一定會慢慢還債,請債主不要催逼太急。 道理是一樣的,佛菩薩只是做我們的擔保人,並不幫我們還債,所有債務,還是得由我們自己一分一毫慢慢地還。 文/聖嚴法師 圖/Kevin Jan #佛菩薩做擔保人 #起心動念皆修行 #法鼓全集_人行道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4/28/2024, 2:10:05 PM

懺悔有兩種功能:一個是覺察自己的錯誤,改過遷善,不再重蹈覆轍;一個是好漢做事好漢當,心平氣和,勇敢承擔一切責任。 人心很粗,善忘多忘,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尤其是錯誤的、醜陋的、不檢點的事,忘得特別快。所以,我們佛教徒要提醒大家時時懺悔,懺悔什麼呢?懺悔那些已經忘記的、還未忘記的、已經覺察到的、還未覺察到的過錯。縱使經過了千秋萬世長時間累積下來的過失,我們也要一併懺悔,歡喜承擔應負的責任。 很多人會大言不慚地說:「我的行事作為坦蕩蕩,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沒有什麼好懺悔的。」世間固然有許多行事正當、舉止磊落的君子;但是,拋開不可考的過去世不談,就在眼前當下起心動念間,我們不也經常在不知不覺間,犯下許多錯誤?因為,我們的習性裡潛伏著貪瞋癡慢疑等等病根,一不留心,就會表現在言語行為上,不僅傷害了身邊的人,也傷害了自己。 就像很多父母,自以為所作所為都是愛孩子,結果往往愛之適足以害之而不自知。歷史上也有許多擇「善」固執的例子,固執於自以為是的「善行」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施暴而以為行善。所以,懺悔的意義,是要我們在悔過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醒自己拋開成見,站在不同的角度,檢討自己的言行,多多為別人著想。承認自己從過去以至今日,在不知不覺間犯了許多過錯,就能勇敢承擔眼前的種種遭遇。 文/聖嚴法師 圖/Kevin Jan #佛菩薩做擔保人 #起心動念皆修行 #法鼓全集_人行道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4/28/2024, 4:10:06 AM

2024遇見心自己18期 學員心得~陳鳳 菩薩 感恩不可思議的緣分,得以在近耳順之年,重新「遇見心自己」~ 報名課程的動機,源自於擔心高壓工作的機師兒子,要負責飛行安全,應對各種可能的緊急情況,以及如何「人和、事和與境和」;我深信法鼓山的書籍、課程、禪修營等,絕對會有答案。 正當我們母子二人瀏覽到「遇見心自己」的網頁時,我下意識反應,手腳要快免得秒殺,毫無懸念就直接報名;兒子卻聲稱要回去看班表,當時我還暗自竊喜,自己這麼積極,足以成為兒子的表率。當兒子表示他雖「年齡」符合資格,但工作排班關係,因緣不具足,無法上課。 此時我才發現「遇見心自己」的對象是40歲以下,坦承只見「遇見心自己」這幾個字,其他都視而不見,資格不符還「搶著報名」甚是羞愧。兒子在一旁安慰說著「資格不符就不會被錄取,也不會造成對方作業的困擾,放心吧!」萬萬沒想到我居然被錄取了,我可以跟年輕人一起上課,這「無常」的喜悅揭開「遇見」的精采序幕,我很珍惜這難能可貴的因緣,全勤六堂課。 回顧課程,十分讚嘆「遇見心自己」的演廣法師及曉萍老師,非常用心安排,有層次又充實的教學內容。雖然「遇見」的教學目標無法量化,也難以評量學員是否達成目標,但令人感動的是課程中,法師、老師、每一位學長與義工都十分投入,每堂課都那麼清晰和富有特色引導我們有效學習。 藉由打坐「認識自己的身體與察覺自己的內心、覺照自心」,明辨「煩惱並非來自結果,而是不願接受」、「借境鍊心」、「不迎不拒」、「一切唯心造」。藝術陶冶課程「從探索自己、認識自己和情感表達練習來深入自己的情感世界,到界定自己的價值觀、興趣和身份」,在在都惠我良多,讓我成長。 尤其透過「坐中學、做中學」並紀錄的覺察力訓練,漸漸發現很多事,其實是自己附加與取捨來的,清楚明白之後就能以微笑代替抱怨與生氣,點燃心燈漸無牽掛,此時「身口意」有著向上向善,福氣自來的喜悅。感謝遇見這麼好的課程,一定要大推特推,一定要親身體驗過後,才能「遇見新自己」,才能「點亮心燈,照亮人生」。 #法鼓山傳燈院課程_學員心得 #遇見心自己 #法鼓山禪修課程 #八式動禪 #法鼓山傳燈院 #線上禪修 #禪修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4/28/2024, 2:00:16 AM

《六祖壇經》也說:當你正在「不思善、不思惡」時,立即便見你的本來面目。所謂不思善、不思惡,就是不要夾雜任何一絲絲的主觀意識,來衡量一切的狀況,其實狀況本身無所謂善或惡,而是各自有其發生之原因的。 善惡是人給的標籤,雖有大眾共同的判斷標準,但也不一定正確,也未必就是那樣,因為有了善惡的判斷,心中就產生了愛恨、取捨等的牽掛、障礙。 至於什麼是本來面目呢?就是超越於自我中心的種種煩惱、執著、障礙,便是《心經》所說的「心無罣礙」,又叫作「空」、「無我」、「明心」、「見性」。明心是罣礙心獲得自在,見性是悟見本來面目的自性,至於自性是什麼呢? 其實根本沒有一樣實體的東西叫作「自性」,由於一切現象都只是因緣生滅的過程,正所謂「諸法因緣生,自性本來空。」諸法自性,即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的空性,所以只要不思善、不思惡,便能開悟見性。 文/聖嚴法師 圖/Jean Li #禪學與禪文化的人間性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4/27/2024, 2:10:06 PM

Topik: Awakening of Faith in the Mahayana Waktu: 21 Apr 2024 14:30 Paris (19.30 Jakarta) Bergabung Zoom Rapat https://us02web.zoom.us/j/86430732068 ID Rapat: 864 3073 2068 #buddha #dharma #sangha #buddhism #buddhist #mastershengyen #mastershengyenquotes #dharmadrummountain #dharmaquotes #fagushan #chan #zen #chanbuddhism #meditation #mindfulness #chanmeditation #chanmindfulness #practicingchan #practicingmeditation #practicingmindfulness #indonesia

4/27/2024, 2:40:56 AM

2024/4/20~21 中級1禪訓班 學員心得~蘇娩瓏 菩薩 末學參加四月份連續兩天的中級1禪訓班,非常幸運,有機會能體驗這麼棒的課程,使我對禪修有全新的覺受。 首先要感謝幕後義工菩薩團隊們的付出,成就這次活動的圓滿! 雖然禪坐的時間不長,上下午各30分鐘。聽演廣法師的開示,上座的前方便,不管妄念,回到方法,調心的前五層次,如何分別這些妄念的層次,但不對號入座?自己在哪一個層次?清楚放鬆我們的身心,要把生命留在現在,時時察覺身心的狀態。 大家跟著影片做八式動禪,再由各組學長帶領我們複習動作,然後法師正式引導進入禪坐。過程中法師用非常輕柔地聲音,不斷地提醒我們對治妄念的方法,給我一種無比安定的感覺與信心。法師說禪修的四個心非常重要:信心、願心、慚愧心、決心,要我們時時刻刻細細琢磨,不可懈怠。 我最喜歡中午的飯後經行,在法師的帶領下,很悠閒自在的散步,專注身心的流動與變化。無常的變化就是這樣,只要我們清楚放鬆,就可以面對它,不畏懼它!接著大休息20分鐘左右,下午大家就精神滿滿囉~ 法師說佛法不是要探討過去,因為過去已經不能改變。所謂取捨心:是要我們不在現象上加一些自己生出來的東西,例如:喜歡或不喜歡的想法。法師說他不喜歡說故事,但是我覺得他很會說故事,因爲我聽得津津有味,沒有打瞌睡喔~ 還有要讚嘆的是傳燈院設計的這本中級1禪訓手冊,內容豐富,次第漸進,條理分明,真是用心良苦。讚嘆!個人覺得非常實用。 #中級1禪訓班 #法鼓山禪修課程 #八式動禪 #法鼓山傳燈院 #線上禪修 #禪修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4/27/2024, 2:00:08 AM

禪學,是指對於禪的學術性研究,凡是關於禪宗的資料、禪師們的風格、禪師們的語錄,乃至於包括禪宗史的演變等,都叫作禪學。 禪,這個字,在印度叫作「禪那」(dhyāna),翻譯成中文是「靜慮」的意思。原來是指通過禪定的修持,而沉澱、統一自己的心念,最終融化了自我中心,叫作解脫。因此,解脫必須從修「定」開始。「定」的定義,是指「心住一境」、「念止於一」,就是把妄想雜念集中起來,不再散亂,也不昏沉,使得心念穩定、安靜明朗,叫作入定。 而中國的禪宗,是與生活結合在一起的,這與印度早期的「禪那」有所不同。《六祖壇經》說:「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這段話的意思,是教人不要一味遵循傳統的方法打坐,比如「看心觀靜」是靜慮,「不動不起」為打坐,這些都是比較消極的方式,也有逃避現實生活的過失,如果認定這就是修行,那是很不正確的。 禪宗史上有一個相當有趣的例子,便是第七祖南嶽懷讓禪師,初始見到八祖馬祖道一的時候,看到馬祖整天都在打坐,於是懷讓禪師拿起了一塊磚,對著馬祖在一方石頭上不停地磨,一磨便是好幾天。馬祖於是好奇地問:「禪師為什麼磨磚呢?」懷讓說:「我希望磨磚成鏡啊!」馬祖覺得好笑,磚頭怎麼可能磨成鏡子呢? 此時,懷讓也問他:「你打坐為了什麼呢?」道一說:「我想成佛!」懷讓便說:「既然磨磚不能成鏡,打坐又怎麼可能成佛呢?」馬祖道一的心頭不覺為之一震,於是請教懷讓對於成佛的修行方法,懷讓則反問他:「有一條牛拉車上山坡,結果車子不動了,請問該打牛還是打車?」馬祖說:「當然是打牛!」懷讓便說:「這就對了!」當下馬祖便開悟了。 文/聖嚴法師 圖/Joyce Yang #禪學與禪文化的人間性 #禪的理論 #法鼓全集_禪的理論與實踐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4/26/2024, 2:00:25 PM

2024/4/20~21 中級1禪訓班在雲來寺舉辦,由演廣法師授課。初級禪訓班的學習次第是:「 調身、調息、調心」,中級 1 禪訓班加入「調飲食、調睡眠」成為「五調」。希望達成「身心放鬆、情緒穩定、身心統一、心智開拓」的目標。 課程中講解數息方法、隨息方法的應用、打坐與按摩的複習;禪修時,遇到散亂昏沉痛的原因與對治方法;真假幻覺與處理心態;取捨心對人心造成浮動不安的原因,如何轉化;認識信心、願心、慚愧心、決心對禪修的重要;坐姿八式動禪,練習將心安住在身體的動作上,是辦公室久坐時的運動方法。 禪修功夫落在行住坐臥之間,中級 1 禪訓班可說是禪七的先修班,能進一步提升學員們的禪修觀念,深入覺察身體的感覺,觀照自己的呼吸,「不管妄念,回到方法,放鬆身心,放下身心」;認識未修行前及修行後,從散亂心到清淨心「調心」的變化過程。幫助學員找到正確的方法,增加自信心,勇敢邁向初階禪七。 #中級1禪訓班 #法鼓山禪修課程 #八式動禪 #法鼓山傳燈院 #線上禪修 #禪修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4/26/2024, 6:30:12 AM

2024遇見心自己18期 學員心得~陳勁瑋 菩薩 在這六週的課程,除了禪坐,還有「情緒樹」讓我十分驚奇,因為是第一次看到這個東西。 我們是人,本來就會有情緒,而情緒也會隨著時間環境有所變化。重要的是要如何處理情緒,處理它的第一步就是學習覺察情緒變化,而不是為其影響。 禪坐也是不容易,容易坐到腿痛腰痠,但是最關鍵的是覺察身體的感受並放輕鬆,活在當下不管妄念。八式動禪及瑜珈也讓我的身體能好好活動,更有精神的參加課程。 這六堂課給我最大的收穫是覺察,讓我更學會活在當下,不會輕易被外在事物影響。希望大家也能將方法運用於生活上,解決難題。 #法鼓山傳燈院課程_學員心得 #遇見心自己 #法鼓山禪修課程 #八式動禪 #法鼓山傳燈院 #線上禪修 #禪修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chinesechanbuddhism #buddhism #mindlife #awakening #relax

4/26/2024, 2:00:07 AM

目標有大有小,小的目標是每天要完成什麼?大的目標是在一生之中要完成什麼?最大的目標,則是在多生多劫的時間之內一定要成佛;或者並不一定要成佛,而是永遠救度無量的眾生。發了願之後,自然就不會懈怠了。 一個人的體力和時間,是很有限的,能夠發揮的力量卻是無限的。這不是很奇怪嗎?有限的小小身體,怎麼會有無限的力量呢?這就是由於有了精進心之後,努力地去做,多努力就有多的成就,少努力就只有少的成就,不努力就不會有成就。這不是要跟別人比,而是盡自己的全力去努力。此時,你會驚奇地發現,怎麼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這麼多的事、做了這麼多的服務工作?這都是靠精進力,而能以有限達成無限的功能。 我的弟子們,有人有時候很精進,有時候卻很懈怠,當他們懈怠時,若分配較多的工作給他時,他會說:「師父啊!這個工作我是做不來的,不要給我好嗎?」我說:「你要行菩薩道啊!」 他又回說:「師父!地藏菩薩要度了最後一個眾生之後再成佛,所以我還是先做眾生,讓菩薩們來度我好了,因為我發不了這麼大的願啊!」唉!這種人只能讓別人照顧,自己又常常在自怨自艾中,實在是很可憐的,那就是因為精進心不夠。 事實上,我們出家人應該是被甲精進、廣修善法、利益眾生的,能有機會將自己所修學的佛法,分享給所有的眾生,應當感恩才對。 文/聖嚴法師 圖/黃仁達 #精進波羅蜜 #六波羅蜜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4/25/2024, 2:10:03 PM

釋迦牟尼佛及彌勒佛同時發菩提心,但是彌勒佛在早期比較懈怠,因此,他要在釋迦佛成佛之後的五十六億萬年,才能成佛。雖然成佛的早晚並無多大關係,可是成佛也因精進及懈怠,而有早有遲。 精進是要發大願的,如果不發願,精進的心就提不起來。多半的人嘴上說著要努力,心裡也是這麼想著,但就是沒有辦法做得到。往往當身體稍微有些不舒服,或是疲倦時,馬上會說:「還是等我把身體養好了之後再努力吧!」如果是這個樣子,我們隨時可以藉許多理由來說服自己不要精進。 有一個懶惰的人,他一年到頭都希望讀書,可是都讀不了書。在春天時,他說像這樣春光明媚的好天氣,不去玩多可惜;夏天到了,天氣這麼熱,怎麼讀得下書;到了秋天,正該舒舒服服地享受這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冬天到時,又快過年了,讀書還是等明年再說吧。這就是中國人說的:「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過了秋天冬又到,收拾收拾好過年!」 有了精進心的人,他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即使身體有病,經常還是法喜充滿;沒有精進心的人,就算身體沒病,他的心理卻是有病的,因為他的煩惱一定很多。因此,精進對學佛的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大智度論》卷八十就提到身心的精進:身精進——如法致財,而用於布施。心精進——斷慳貪瞋恚等之惡心,而不使得入。 《大智度論》卷十六又有:身精進者,勤修布施、持戒、誦法言、修福德。心精進者,忍辱、禪定、智慧;自初發心乃至得無生法忍,捨肉身,證法性身乃至成佛。 精進者,當發菩提心,就是發的無上願心,也就是說,必須要在多少時間內,完成一個目標。為了達成目標,就不要管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是否有阻力,都一定要風雨無阻地做到。 文/聖嚴法師 圖/黃仁達 #精進波羅蜜 #六波羅蜜講記 #法鼓全集_佛法綱要 #法鼓山傳燈院 #傳燈院 #聖嚴法師 #法鼓山 #禪修 #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 #佛法 #佛教 #覺醒 #放鬆 #chanddm #ddm #mastershengyen #dharmadrum #chan #meditation #zen

4/25/2024, 4:10:39 AM

Latihan Meditasi Chan Kamis, 25 April 2024 Pukul 19.00 - 21.00 Bhaktisala Utama Wihara Ekayana Arama - Jakarta Acara - 8 Gerakan Berkesadaran - Meditasi Duduk Syarat & ketentuan : 1. Wajib memakai masker jika dalam kondisi tidak sehat 2. Membawa sendiri kain penutup kaki. WA 0852-1113-1318 FB Komunitas Chan Bungkuk Hormat, Komunitas Chan Ekayana #buddha #dharma #sangha #buddhism #buddhist #mastershengyen #mastershengyenquotes #dharmadrummountain #dharmaquotes #fagushan #chan #zen #chanbuddhism #meditation #mindfulness #chanmeditation #chanmindfulness #practicingchan #practicingmeditation #practicingmindfulness #indonesia

4/25/2024, 2:48:39 AM